赵洪祝在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
2012年06月12日 09:49 来源:浙江日报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创业创新 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6月6日)
(2012年6月6日)
赵洪祝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动员全省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奋斗。
一、科学发展道路上创业创新、奋力前行的五年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然灾害影响,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密结合浙江发展实际,全面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及时出台帮扶企业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有效实施。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2011年达到3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800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925亿元和3151亿元。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深入推进“四大建设”,扎实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加快“两个科技城”建设,着力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能源、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吸引浙商回归发展,支持引导浙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在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化率达到62.3%,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形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圆满完成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其他地区的对口帮扶工作深入推进。
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各领域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法治浙江,扩大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认真研究部署新形势下人大、政协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发展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得到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村级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成绩显著,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在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
文化大省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宣传,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广电网络“一省一网”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始终坚持富民惠民安民为先原则,积极构建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新格局。城乡就业持续增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明显,农民持续增收,职工工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逐步形成。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0000元和13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7年的2.49倍缩小到2.37倍。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大幅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面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建立从省到村五级便民服务体系,政务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气象以及人口、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着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以生态省建设为抓手,全面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811”环境保护行动基础上,启动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扎实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省工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耕地得到严格保护,森林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切实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和以“强塘固房”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显著。设立浙江生态日,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流域环境监管等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以及“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隆重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作出部署,组织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肃换届纪律,圆满完成市县乡村集中换届,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干部考核评价“一个意见、五个办法”等制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逐年提升。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特级专家、“千人计划”、151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的建设,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市、县、乡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和党内生活相关制度,深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制定实施党代表任期制五项制度,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积极推进公推直选,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着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提能增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并重,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狠抓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下大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经济增长中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改善民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状况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受制于客观条件,有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有的则反映出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形势发展有差距,改革创新意识与发展要求有差距,工作落实成效与人民群众期望有差距。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还不够深入,抓得还不够有力。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起来说,过去的五年,是浙江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五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成效显著的五年,是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继往开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省共产党员、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浙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浙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牢记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始终遵循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保障,不断强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推进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以上五个方面,既是过去工作实践的深刻体会,也是未来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务必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动员全省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奋斗。
一、科学发展道路上创业创新、奋力前行的五年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然灾害影响,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密结合浙江发展实际,全面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及时出台帮扶企业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有效实施。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2011年达到3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800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925亿元和3151亿元。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深入推进“四大建设”,扎实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加快“两个科技城”建设,着力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能源、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吸引浙商回归发展,支持引导浙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在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化率达到62.3%,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形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圆满完成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其他地区的对口帮扶工作深入推进。
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各领域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法治浙江,扩大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认真研究部署新形势下人大、政协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发展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得到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村级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成绩显著,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在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
文化大省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宣传,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广电网络“一省一网”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始终坚持富民惠民安民为先原则,积极构建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新格局。城乡就业持续增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明显,农民持续增收,职工工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逐步形成。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0000元和13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7年的2.49倍缩小到2.37倍。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大幅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面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建立从省到村五级便民服务体系,政务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气象以及人口、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着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以生态省建设为抓手,全面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811”环境保护行动基础上,启动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扎实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省工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耕地得到严格保护,森林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切实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和以“强塘固房”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显著。设立浙江生态日,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流域环境监管等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以及“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隆重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作出部署,组织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肃换届纪律,圆满完成市县乡村集中换届,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干部考核评价“一个意见、五个办法”等制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逐年提升。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特级专家、“千人计划”、151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的建设,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市、县、乡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和党内生活相关制度,深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制定实施党代表任期制五项制度,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积极推进公推直选,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着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提能增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并重,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狠抓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下大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经济增长中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改善民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状况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受制于客观条件,有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有的则反映出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形势发展有差距,改革创新意识与发展要求有差距,工作落实成效与人民群众期望有差距。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还不够深入,抓得还不够有力。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起来说,过去的五年,是浙江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五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成效显著的五年,是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继往开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省共产党员、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浙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浙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牢记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始终遵循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保障,不断强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推进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以上五个方面,既是过去工作实践的深刻体会,也是未来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务必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二、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
今后五年,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担负起建设现代化浙江的历史重任。
建设现代化浙江,是贯彻中央“三步走”战略部署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求的实际行动,是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目标追求,是顺应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与全面小康社会相比,建设现代化浙江的要求更高、内涵更丰富、任务更艰巨。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浙江,是在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区域先行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国际可比性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我们既要大力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既要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注重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探索促进居民财产增值保值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最终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又要着力提高全体人民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生态文明素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教育、引导和带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终实现精神上共同富有。为此,要更加强调共建共享,更加强调社会和谐,更加强调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切实增强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努力奋斗。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右。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全面提升,工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型城市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基本形成改革创新驱动、三次产业联动、城乡一体推动的发展格局,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普惠性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0000元和22000元左右,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与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加完善,依法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关系更加协调,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省各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充分体现。
今后五年,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担负起建设现代化浙江的历史重任。
建设现代化浙江,是贯彻中央“三步走”战略部署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求的实际行动,是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目标追求,是顺应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与全面小康社会相比,建设现代化浙江的要求更高、内涵更丰富、任务更艰巨。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浙江,是在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区域先行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国际可比性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我们既要大力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既要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注重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探索促进居民财产增值保值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最终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又要着力提高全体人民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生态文明素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教育、引导和带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终实现精神上共同富有。为此,要更加强调共建共享,更加强调社会和谐,更加强调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切实增强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努力奋斗。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右。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全面提升,工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型城市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基本形成改革创新驱动、三次产业联动、城乡一体推动的发展格局,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普惠性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0000元和22000元左右,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与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加完善,依法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关系更加协调,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省各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主要任务
推进现代化浙江建设,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加快建设经济强省。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切实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事关浙江未来发展和全国大局,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举全省之力,稳步推进。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这一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完善沿海开放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坚持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开展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加快构建“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建设无水港、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功能平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着重在民间融资规范、地方金融创新、信用体系建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两多两难”,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高地,以此为契机促进全省金融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四大建设”。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培育发展大产业是推进“四大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把做强工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重化工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和建筑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提升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业态,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不断做实服务业。大平台是承载大产业的空间载体。要进一步明确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重点,强化要素保障,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为依托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大企业是大产业的中坚力量。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网络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是培育发展大产业的有效手段。要加快谋划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大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
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新型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深入推进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华—义乌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化都市区。支持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推进与相邻都市区融合互动,不断提高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浙中城市群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建设成为中等城市乃至大城市,积极培育小城市、中心镇,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进一步做优农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大力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农民转移和增收致富。加快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制定实施山区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山区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山区经济强县做强做大,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的山区县加快建成经济强县,扎实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山区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继续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内聚外迁、产业集聚提升,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库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低丘缓坡、滩涂资源,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坚持能源建设适度超前原则,构筑安全、经济、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大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气象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加强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注重发挥中央在浙金融监管机构作用,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兼并收购,抓好主业、壮大实业,创新强企、转型强体,更好地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四大建设”,支持民间资本积极投资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打造浙商总部经济基地,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推动其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实现小而精、小而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深化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面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重点完善水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探索工业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重点抓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和宅基地空间置换试点。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削减审批审核事项,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简化审批审核程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按照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积极营造平等准入、公平诚信、秩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新机遇,加快构建主动有为、层次多样、内外联动、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着力提高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主动“走出去”,加快在境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构建全球营销网络,开拓战略资源渠道,承揽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跨国兼并收购,着力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和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扩大进口,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切实提高口岸效率,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扩大吸收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际友城工作。扩大和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交流。主动接轨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省际边界产业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在浙部属单位和中央企业助推浙江发展的作用。切实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和其他地区对口帮扶工作。
(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推进“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十大计划”,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扎实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从省到村五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坚持正确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快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发展,加强重点新闻网站等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精神食粮。抓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提升优势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影视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各地建设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综合体,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方式。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政策措施,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推进现代化浙江建设,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加快建设经济强省。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切实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事关浙江未来发展和全国大局,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举全省之力,稳步推进。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这一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完善沿海开放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坚持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开展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加快构建“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建设无水港、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功能平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着重在民间融资规范、地方金融创新、信用体系建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两多两难”,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高地,以此为契机促进全省金融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四大建设”。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培育发展大产业是推进“四大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把做强工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重化工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和建筑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提升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业态,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不断做实服务业。大平台是承载大产业的空间载体。要进一步明确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重点,强化要素保障,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为依托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大企业是大产业的中坚力量。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网络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是培育发展大产业的有效手段。要加快谋划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大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
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新型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深入推进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华—义乌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化都市区。支持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推进与相邻都市区融合互动,不断提高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浙中城市群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建设成为中等城市乃至大城市,积极培育小城市、中心镇,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进一步做优农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大力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农民转移和增收致富。加快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制定实施山区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山区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山区经济强县做强做大,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的山区县加快建成经济强县,扎实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山区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继续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内聚外迁、产业集聚提升,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库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低丘缓坡、滩涂资源,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坚持能源建设适度超前原则,构筑安全、经济、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大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气象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加强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注重发挥中央在浙金融监管机构作用,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兼并收购,抓好主业、壮大实业,创新强企、转型强体,更好地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四大建设”,支持民间资本积极投资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打造浙商总部经济基地,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推动其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实现小而精、小而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深化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面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重点完善水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探索工业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重点抓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和宅基地空间置换试点。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削减审批审核事项,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简化审批审核程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按照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积极营造平等准入、公平诚信、秩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新机遇,加快构建主动有为、层次多样、内外联动、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着力提高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主动“走出去”,加快在境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构建全球营销网络,开拓战略资源渠道,承揽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跨国兼并收购,着力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和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扩大进口,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切实提高口岸效率,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扩大吸收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际友城工作。扩大和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交流。主动接轨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省际边界产业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在浙部属单位和中央企业助推浙江发展的作用。切实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和其他地区对口帮扶工作。
(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推进“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十大计划”,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扎实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从省到村五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坚持正确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快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发展,加强重点新闻网站等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精神食粮。抓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提升优势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影视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各地建设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综合体,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方式。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政策措施,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三)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制定和实施人才强省发展纲要,以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支持杭州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使其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化基地。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继续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省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提升科研能力,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大企业共建高层次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注重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化普及化发展、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服务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切实办好特殊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和贯彻科学人才观,着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文化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大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积极引进省外高端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和企业在引才育才中的主体作用,打造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法治浙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
进一步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大力支持和加强国防、军队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互促共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不断完善政协协商民主。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发展基层民主,推行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和民情沟通制度,深化“五议两公开”工作,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问责,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继续开展法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支持杭州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使其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化基地。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继续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省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提升科研能力,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大企业共建高层次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注重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化普及化发展、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服务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切实办好特殊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和贯彻科学人才观,着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文化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大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积极引进省外高端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和企业在引才育才中的主体作用,打造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法治浙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
进一步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大力支持和加强国防、军队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互促共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不断完善政协协商民主。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发展基层民主,推行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和民情沟通制度,深化“五议两公开”工作,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问责,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继续开展法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全面贯彻中央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举措,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公正司法。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养。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监督。进一步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积极探索和创新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等监督方式。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支持人民政协按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积极发挥司法机关的监督职能。重视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平安浙江。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城乡劳动者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继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健全完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慈善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继续加强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制定实施具有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国民健康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出生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统筹整合,统一设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管理和指导,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深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政府诚信为先导,建立健全覆盖各类经济社会主体和公民个人的社会诚信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及其联动配合,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专群结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互联网管理,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六)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严格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加快淘汰重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制造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全面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清洁水源行动、清洁空气行动、清洁土壤行动,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实行最严格的污染减排制度,严格落实总量替代、排污许可、标准提升、区域限批等调控措施。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浙西绿色屏障和浙东蓝色屏障建设,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切实保护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推进海洋污染防治,实施海洋生物资源、重要港湾和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加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力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加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建设生态文化。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加强生态文化研究,积极推进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全面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积极作用,不断壮大生态环保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坚强保证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机制和制度,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坚强保证。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和办法,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以增强党性为核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动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对经济、科技、政治、历史、法律、社会管理等各种知识的学习,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二)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切实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不断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要注意选拔那些原则性强、对群众感情深、一身正气、敢抓善管和工作中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贡献大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健全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改进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扎实推进差额选拔干部工作,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建立完善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等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管理。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高校基地、网络学院作用,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党性锻炼和能力培训。切实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合理使用各个年龄段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团结和活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努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落实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听证咨询等制度,畅通党员参与和监督党内事务渠道,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完善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决防止个人专断。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行范围,全面试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深入实施党代表任期制,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作用。改进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深化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探索开展“公推差选”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沟通对话机制,探索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加强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督查,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四)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注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训强用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巩固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深化系列“红色行动”和“双强争先”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推进“两新”组织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国有企业、机关、学校等领域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健全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完善资源共享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加强网络党建和现代远程教学工作。注重县级党校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
(五)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亲人,拜人民为师,多去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多办顺民意、惠民生、解民忧的实事好事。创新工作载体,完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下访约访、结对帮扶等制度,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巩固和深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果,着力健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机制。严肃整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不良风气,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和文件,促使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深化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防治腐败的积极作用,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坚持抓好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腐败,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奋力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浙江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机制和制度,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坚强保证。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和办法,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以增强党性为核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动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对经济、科技、政治、历史、法律、社会管理等各种知识的学习,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二)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切实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不断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要注意选拔那些原则性强、对群众感情深、一身正气、敢抓善管和工作中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贡献大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健全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改进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扎实推进差额选拔干部工作,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建立完善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等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管理。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高校基地、网络学院作用,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党性锻炼和能力培训。切实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合理使用各个年龄段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团结和活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努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落实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听证咨询等制度,畅通党员参与和监督党内事务渠道,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完善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决防止个人专断。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行范围,全面试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深入实施党代表任期制,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作用。改进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深化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探索开展“公推差选”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沟通对话机制,探索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加强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督查,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四)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注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训强用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巩固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深化系列“红色行动”和“双强争先”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推进“两新”组织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国有企业、机关、学校等领域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健全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完善资源共享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加强网络党建和现代远程教学工作。注重县级党校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
(五)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亲人,拜人民为师,多去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多办顺民意、惠民生、解民忧的实事好事。创新工作载体,完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下访约访、结对帮扶等制度,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巩固和深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果,着力健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机制。严肃整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不良风气,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和文件,促使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深化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防治腐败的积极作用,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坚持抓好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腐败,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奋力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浙江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