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思政教研室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5-04浏览次数:43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坚持集体研讨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教改方案。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一直坚持教学工作集体研讨制度,多次邀请中央“马工程”著名专家学者、浙江理工大学韩振亮教授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议,论证教改方案,确保教改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是开展专题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经多方论证,从2011-2012学年开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开展专题教学改革,坚持“多个教师上一门课”的教育理念,打破“一个教师、一本教材、一个班级、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以及课程专兼职教师教学和研究特长,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组建专题教学组,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分别开展以“道德范畴解读”和“新闻速递与时事点评”为主题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在丰富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同时,完成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构建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是深化实践教学,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宣传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学院《关于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现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在原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一方面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多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安排中专门设计一个课堂教学活动周,围绕专题教学内容和当前社会热点、焦点话题,采取辩论、小组讨论、情景剧等形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五是注重学生反馈,开展问卷调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为正确认识学生思想和学习实际,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组织开展了面向全体2010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教研室对调查数据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形成2010级学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的班级统计分析报告和总体统计分析报告,为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题教学作好必要准备。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每学期召开“期中课程教学学生座谈会”,了解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动态和教学效果,藉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六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测评体系。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构建“一次课前演讲、一份课堂活动总结、一篇读书心得、一次知识竞赛、一次社会实践”的“五个一”课程学习模式,形成“课堂理论学习+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知行统一的学生学习机制。学生的课程成绩100%=平时成绩30%+实践报告20%+期末试卷50%”,科学合理的测评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改变“一门课程、一张试卷、一考定音”的考核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通过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实效的进一步提升,推动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